鄉村振興
十年蛻變 幸福馬村——韓城礦業公司幫扶村澄城縣馮原鎮馬村的十年
一個村落,承載一群人的記憶;一個村落,書寫一群人的故事;一個村落,印證一群人的奮斗。歲月輪轉,寒暑交替。歷代馬村人在這塊土地上辛勤耕耘,從貧窮到富裕,享受著大自然的恩賜和現代文明的洗禮,不斷描繪著村莊的歷史發展新藍圖。
——題記
秋風送爽,瓜果飄香。走進中國陜西外貿優質蘋果第一鎮澄城縣馮原鎮所轄的馬村,到處呈現一派豐收景象。搭眼望去,家家戶戶門前寬敞的巷道上一地金黃,鋪滿了數千畝玉米地豐收的糧食。
村民成關海樂呵呵地邀請筆者到家里一敘。寬敞的客廳,精致的布置,講究的擺設,新農村新變化令人振奮!
成關海說:“今年種植的8畝玉米喜獲豐收,40畝花椒果實累累,養殖的30頭生豬將出欄,全靠黨的政策好、各級黨組織和政府的支持,以及韓城礦業公司的持續幫扶,我們馬村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歷史性轉變過程中,過上了好日子?!?
擺脫貧困
“澄城縣馮原鎮馬村地處黃龍山腳下,洛河之濱,三面臨溝,地貌屬高原溝壑地帶,降水偏少。全村轄8個自然村,21個村民小組,1035戶3602人?!瘪R村黨委書記、村委會主任成云浪介紹。
十年前,馬村還是個典型的省級貧困村。那時,村民雖然種了不少地,但是因為缺水,只能靠天吃飯,更沒有其他經濟作物。村民的生活沒有保障。
國家的脫貧攻堅戰打響后,全村有423戶1518人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??吹洁l親們窮,脫貧致富積極性不高,成云浪很著急,他和村干部給村民開會說:“我們得找對脫貧路子,發展產業,拔掉窮根?!?
成云浪說:“要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的模范帶動作用,把國家的扶貧政策,以及省、市、縣、鎮對貧困戶的扶持政策宣傳好,讓大伙兒都能享受上,要走出一條馬村人脫貧致富的新路子?!?
于是,村兩委班子成員和幫扶單位陜煤集團韓城礦業公司、渭南市人大機關駐村工作隊隊員早出晚歸,在各種場合,用各種形式,向群眾宣講易地搬遷、產業扶貧、兜底保障、醫療救助、教育資助、科技引導政策……
一場場轟轟烈烈的宣講過后,大部分村民反應平平,尤其是在與貧困戶增收最相關的產業扶貧方面,大伙兒的目光都聚焦到了黨員和村干部身上。
看出端倪的成云浪決定從自己做起,早想種植溫室大棚的他,在馮原鎮黨政的支持下,帶領村干部去山東壽光學習大棚栽植技術。學成歸來自掏腰包搞大棚種植,半年后,大棚里的有機蔬菜賣出了好價錢,很多貧困戶看在眼里躍躍欲試。
澄城縣脫貧之星馬村村民成夏娃回憶說:“2014年,學習了國家產業扶貧政策,看到成書記開了好頭,種植大棚心里有了底氣。在鎮上和村兩委的幫助下,申請了5萬元的產業扶貧貼息貸款。韓城礦業駐村工作隊,又幫助爭取小額貸款3萬元,加上自籌的2萬元,果蔬大棚順利建成,成為馬村第一批經營大棚的貧困戶?!?
“小康不小康,關鍵看老鄉”。群眾的生產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,馬村的產業“蛋糕”也越做越大。短期內,大部分村民像成夏娃一樣,利用貼息貸款、小額貸款,搞起了種植、養殖,走上了致富路。
生活之變
2012年馬村開啟脫貧之路,2016年率先在全縣脫貧摘帽,2020年全村建檔立卡貧困戶1518人全部脫貧。這其間,15戶搬遷戶得到妥善安置,851人實現就業或轉移就業,127人享受兜底保障。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,完成了消除貧困的艱巨任務。
成孝明今年種了40畝莊稼,養了28頭牛,其中已賣掉11頭,純利收入8萬元。兩個出嫁的女兒,多次好言相勸60歲的父母放下農活,到城里享清福??沙尚⒚魃岵坏灭B育他的土地,要再干幾年。
有著15年養牛經驗的成孝明說:“10年前,種莊稼收成沒保證,自己養牛有經驗,但沒錢也沒政策,只能受雇于他人。多少個夜晚,為一家人的致富夢徹夜難眠。2012年,借扶貧政策的東風,利用貼息貸款,開啟了自己養牛之路。從養4頭到40頭牛,日子從窮到富,沒過幾年就把小康日子的夢想變為現實?!?
一人富不算富,大家都富才算富。被村民推選為脫貧致富帶頭人的成孝明,把更多的時間花在給其他養殖戶傳授技術方面。如今,他已帶領10多戶鄉親靠養殖致富。其中,同村的建坤原來在西安做化妝品生意,得知政府惠農政策好,養牛效益好,就回村跟著成孝明學技術。今年他養了近90頭牛,在馬村規模最大。
脫貧戶張李平家有6口人,原來居住在張家坡偏僻的破舊房屋,按照國家發展改革委、國務院扶貧辦相關規定,他符合易地扶貧搬遷安置政策。2018年,家里只掏了1萬元,拿到了澄城縣100平方米的毛坯房鑰匙。張李平感激地說:“是國家的扶貧政策,讓兩個老人方便就醫,兩個孩子有機會在縣城讀書?!?
村里同樣享受搬遷安置政策的還有張振軍、雷發財等15戶。他們住進了縣上或鎮上的安置房,依然靠勤勞的雙手,創造著幸福生活。
馬村為數不少的年輕人在外打工工作不穩定。韓城礦業得知這一情況后,在2019年的招工簡章中,將澄城籍45歲以下男青年納入招工范圍,先后把6人招到礦區工作。脫貧戶成冰冰到下峪口礦工作了3年,現在還當上了班長,成了入黨積極分子,每月上萬元的工資收入,讓整個家庭對美好生活充滿了信心。
鄉村巨變
這十年,馬村發生了巨大變化,基礎設施明顯改善,鄉村文明長足進步,行路難、用水難、通訊難、就醫難等得到徹底解決,昔日的貧困村不僅留住了綠水青山,也收獲了金山銀山。
提起十年前馬村群眾的處境,成云浪記憶猶新,他說:“2012年,得益于國家的扶貧政策,馬村部分村民從溝底、坡頭等老舊的居住區域陸續搬遷新村,統一規劃的新村建設因缺產業、缺錢、缺水,村道、巷道沒有硬化,沒有下水管網。雖說部分村民的居住條件改善了,但靠天吃飯的局面仍沒有改變,不想再過窮日子、渴望小康生活的鄉親們既無助又無奈啊,‘臉朝黃土背朝天’,‘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’就是當時村民的真實寫照?!?
后來,韓城礦業公司進駐馬村,對尖岨新村每家每戶的下水管網進行整體規劃設計,同時還針對各家的衛生間制定了統一的改造標準。施工隊按照設計方案在新村修建了3.2公里的下水排污管網,家家有了標準衛生間。與此同時,渭南市人大機關為馬村爭取項目資金,在村里修建了機井房和水塔,新裝了變壓器,全村人不再為用水和用電發愁,仿佛一夜之間,幸福指數就跟上了城里人。
目前,在澄城縣和馮原鎮的大力支持下,在幫扶企事業單位的資助下,馬村一共打了11眼機井,建成2個抽水站,襯砌灌溉渠30公里,鋪設輸水暗管20余公里,農業生產和農民生活用水問題得到徹底解決,為農民增產增收奠定了基礎。此外,道路交通、電力設施、通訊網絡、快遞網點實現全村覆蓋,馬村人真正過上了舒適便捷的現代生活。
馬村依法選優配強兩委班子,新班子成員老中青搭配干勁足,黨員群眾心氣高,干群想在一起、干在一處。近幾年,先后建成了1個扶貧產業園、2個互助資金協會,3個標準化衛生室,成立了21人的保潔隊伍。疫情期間,紅白理事會專門指導各家從簡辦理紅白喜事,協調鄰里關系。同時,結合鄉村振興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工作,以多種形式引導村民轉變觀念,弘揚文明新風,村容村貌、鄉風文明大為改觀。
馬村先后被授予渭南市“鄉村振興示范村”“新農村建設示范村”“市級衛生文明示范村”,陜西省“美麗鄉村宜居示范村”。成云浪榮獲“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”稱號,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受到表彰。韓城礦業榮獲“陜西省脫貧攻堅先進集體”,時任駐村第一書記裴西俊獲陜西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。
幸福答卷
這十年,馬村建立健全了“村集體+合作社+產業園”的模式,把國家政策、閑置資源與合作社品牌、技術優勢結合起來,建設現代農業園區,因地制宜發展優質水果、特色蔬菜等產業,積極打造綠色生態產業鏈,促進產業融合發展,形成了村集體牽頭組織,合作社運營管理,產業園示范帶動,脫貧戶年年分紅的格局。
目前,馬村經濟林產業規模6000畝,主要發展優質蘋果、冬棗、櫻桃、花椒和蔬菜等產業。其中,蘋果2600畝,櫻桃400畝,連片溫室大棚150座350畝。相關的果蔬儲藏交易、智能玻璃大棚、科技培訓等五個功能區相繼建成使用。除3戶兜底戶外,其他脫貧戶通過入園區務工、參股園區建設等全部參與其中。
近五年里,在縣、鎮、村共同努力下,在韓城礦業傾力幫扶下,2019年,馬村建成第一個集體經濟實體——存儲能力為3000噸的果蔬冷庫;2020年建成智能玻璃大棚項目;2021年建成智能預冷冷庫項目;今年,馬村面粉加工廠項目即將投產。馬村集體經濟發展規模越來越大,產業效益不斷提升。韓城礦業作為省級定點幫扶單位,積極助力,共投入620余萬元幫扶資金,資助馬村產業項目建設。年年與馬村簽訂消費幫扶采購意向書,拓寬市場銷路。
“兩個冷庫的儲存能力共計4800噸,不但能存放咱村豐收的果實,還能承攬代儲代銷業務,年凈利潤達二三十萬元,僅冷庫這一項每戶年均分紅1000多元?!背稍评私榻B冷庫運營給村民帶來的收益,滿臉笑容。
這十年,馬村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。馬村人均年收入從2400元增長到1.2萬元,村民錢袋子更鼓了,村集體家底更殷實,鄉村文明氣象更新。一張張笑臉流露出鄉親們與日俱增的獲得感和幸福感。
樸實淳厚、耕讀傳家的馬村人,在西北野戰軍曾經戰斗過的這片紅色土地上,續寫著一個個奮斗者夢想成真的故事,從面朝黃土背朝天到多種經營產業園,每一條路、一口井、一寸土地,都映襯了從決戰脫貧攻堅、決勝全面小康到實現鄉村振興帶來的巨大變遷。
時值第五個中國農民豐收節,走在馬村干凈整潔的巷道上,綠樹紅花隨風搖曳,鄉風文化隨處可見,鄉村公園、運動廣場、文化戲臺熱鬧非凡,處處呈現欣欣向榮的和美景象。馬村,這個朝氣蓬勃的社會主義新農村,正大踏步走在鄉村振興的康莊大道上。(陳鳳鳴 張國勝 劉偉 程博)